中国人有自己的空间美学观,常能让简单的生活空间,呈现出超凡脱俗的意境。 古代文人们也总有一颗玲珑七窍心,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赏石、刻印……林林总总的雅趣构成了文人日常的精神内涵与外在条件,也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有雅趣,便有器物,蜕变出文人的仪式感;有雅器,便有心境,搭建出修身养性的空间。正所谓:物有茶道,器有其道,人们的空间亦当有境界之道。
在昭平·柏年设计机构创始人王昭平看来:由器及道,不仅关乎方法、路径、风格、语言、境界,更多是设计师自我得察觉关照,有关美、有关心灵、有关智慧,更有关人本身。
凭借着七窍玲珑心,以器及道,一边在动荡的市场中深挖人的本质需求,一边也在满足自我玩耍得淋漓尽致,通过自我与利他,从而在空间营造之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王昭平
中国贸促会商业委员会创意设计中心理事会理事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
上海国际设计周联合策展人
昭平·柏年设计机构创始人
从事室内设计27年,致力于东方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其作品不限于别墅设计、茶空间设计、展厅设计、酒店设计、办公设计、高端会所设计及园林规划设计等。
运筹帷幄的「铜」心
如果任君挑选一种材质造件家具,你最先想到的多半会是木材、不锈钢、塑料这类传统材料。但若碰上不甘于日常体验,想为乏善可陈的生活添点神秘色彩,并下决心逃离刻板印象的人,或许可以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载体,比如——铜。
《玺奎香坊》铜壁——凿壁偷光
与常规材料相比,铜更加喑哑、深沉、神秘,哪怕刚出产的铜制家具,也俨然经历过无尽历史的锤炼,身上沉积了厚厚一层坚毅。 如果对中国文化没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还真的很难降服「铜」这种寻常设计师避之不及的材料。但在设计师王昭平中,铜却成了其灵魂所在,被运用得怡然自得。
《玺奎香坊》铜壁——凿壁偷光
王昭平所打造的铜质家居多数经典而大气,用精准的设计语言解构着中国文化,而在精神内核上,他更着眼于与人们的永久相伴,试图将文化的碎片在当代生活语境下排兵布阵,最终缔造了一套独特而执拗的审美体系。
《雍和园》玄关——如意园
谈及原创设计走入寻常百姓人家的话题,昭平·柏年设计机构创始人王昭平却傲娇地表示,没想过要讨好谁,设计是为全人类所服务的,本应为知己而生,为「懂」而存在。 这样的选择和决断,出现在王昭平身上并非故作高深,而是沧海为水后,对一段跌宕起伏中国设计史的总结。这位90年代便投身于室内设计这个空白行业,曾见证了中国设计行业的成长,身份也从一窍不通的设计小白、当代设计师,到原创设计品牌创始人……一切的一切,最终以千言万语都融汇到这些铜物之中。再回看其所打造的设计空间,它的桀骜不驯与独树一帜,或许并非简单的「营销」,而是一段历经千帆后的答案。
低调的与众不铜
铅华洗尽中和心
钟情木作,摒除浮华,努力消融内在与外在的界限,平和独处与相处的关系,用顺情之境表达着中和之美。相信凡对木头情有独钟之人,多有自己沉浸其中的心境,如果你青睐洗尽铅华的静心之作,不妨把目光投至王昭平所营造的设计空间里。
在家具设计这件事儿上,有人谈人生哲学,有人谈天地之道,但在设计师王昭平看来,家具的实用性才是根本,所有不必要的渲染都显多余。即便面对如今嘈杂之市场,他依旧保持单纯的想法,愿本本分分做个「木匠」,用双手感触木头的温度。 故多年来,王昭平在结构工艺上从不妥协,这可能也和王昭平从小生长环境有关。“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现特征,而“三雕”(木雕、石雕和砖雕)在徽派建筑起到了重要作用,木梁承重,砖、石、土砌护墙,以此形成别具特色的徽派建筑文化。直到今日,王昭平在空间设计中,还会使用传统徽州的建筑结构方式,只为还原空间最本真。
欧式风格私宅空间
文人「素友」养成心
中国人素来爱茶,陆羽的《茶经》开篇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无论是田间劳作的农人还是雅集时的文人墨客,都离不了它。而在现代都市中,不少人一面埋汰朝市何其喧嚣,一面又厌弃丘樊太过冷落,茶室是很好的选择,恰如其分地将二者结合。
在《玺奎香坊》这方天地,大到布局软装,小到隔断铺陈,细到杯盏茶点,无处不透着传统古典的生活美学。与之初见时,可能许多人都会感到好奇,明明并不熟悉,但为何走进的刹那却不感陌生,对于他们所传递的传统文化亦未感到深沉和拘束呢? 在设计师王昭平看来,当身处时代断层的大众面对「传统文化」时,随之而生的割裂感和距离感往往不由自主。
所以,为了消解这种难免的错位,他们不仅将「玺奎香坊」打造成从香坊、茶食、器皿、艺术……样样兼具的交流空间,让这里成为人们相识相聚的地方,还在社群环境的营造上大下功夫,引导培养了众多香人、茶人的文人志趣。
此刻的玺奎香坊不再单纯是个茶室空间,他们更成为许多人互动交流,理解当代传统文化的载体。让奔忙许久的香人、茶人从喧嚣的水泥森林中短暂逃离,通过一杯茶汤的自然真味、一缕轻烟的禅意共鸣、一把苏州评弹的叮咚唱响,与知己分享心仪的生活美学。
还淳返素本元心
紧凑的都市生活从来都不只有光鲜艳丽,繁华的背后是人群荷枪实弹奔忙的画面。在某个夜里,你卸下「装备」,回味生活中不留情面的真实与残酷,唏嘘不已。 「返璞归真」怕是很多久居闹市的人们,在心底悄悄升起又被迅速打消的念头吧。可是在某些人眼里,这个念头却不止于心,还得用行动说明。比如福元会所,这个「还淳返素、福至心灵」的原创设计空间。《福元会所》
王昭平的设计从来都坚持由体验出发,去追求功能的简单与纯粹。他们将人们最本质的需求连同天然、质朴和隽永的理念融入材料、工艺和设计之中,意欲让人们摒弃现代生活的忙碌与琐碎,重新体味久违的宁静与自在。
东方审美摩登心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传统文化大有「文艺复兴」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身着汉服出入街头。虽然严格来说,部分汉服只是加入了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服饰,可大家就是喜欢。 这种用现代设计解读东方审美的方式,是一步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在大家心中刻板印象的妙招。王昭平深谙此道,它将中国文化和优雅、简约的现代元素相融,对其进行着全新的诠释。 设计师王昭平以自然轻松的视角重新解构了传统
文化,融合古典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为时下国人提供了一种舒适惬意又不失文化沉淀的生活体验,一种可以用平常心来细细品味的当代生活方式。
昭平·柏年设计机构创始人王昭平在《雍和园》设计中,借助在地的中国元素打造空间的雍容华贵、富丽典雅,在造繁化简的设计笔触里,于喧嚣一隅中寻觅文人雅士生活之道。 一如最初是王昭平对传统回归的礼赞,诚以初心善待美好一生,以匠心筑造设计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