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 炼
用设计的眼光解决问题,创造设计真正的价值
WEEL AP 健康建筑评估咨询师
殷久茹
从业十三年
勿间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丰富的软装和硬装整体把控经验
专注于商业办公、展厅展馆、酒店、高端私宅、地产
CHSIDW:介绍下自己?
殷久茹:
我是勿间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殷久茹,也在某个大型办公展览设计单位任设计总监,算是斜杠青年。从业十三年,酒店民宿、商业、办公、展厅展馆项目做的比较多,一直奋斗在室内设计一线。希望通过设计去找到并解决一些真实存在的问题,发挥设计师的真实价值。
CHSIDW: 用一个词来总结自己过去的一年,为什么?
殷久茹:
淬炼。
去年我基本都处于出差状态,特殊的项目、高压的环境、频繁对接的甲方,需要我时刻保持高效的“战斗”状态,从方案设计到落地,中间经历了重重考验,每天都会产生新的问题,需要我去解决,真正得把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运用到淋漓尽致。最后落成的结果,甲方很满意,我们设计方也算是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设计师的职业生涯里应该都会经历一些关键性项目,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不仅考验设计水平,也磨砺韧性,回头再看,又长进了。
CHSIDW:关于设计风格,您更偏向理性设计还是感性设计,为什么?
殷久茹:
设计风格是没有感性和理性之分的,能流传的设计风格都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但设计师本身的思维习惯是有感性和理性之分,我个人更偏理性一些,这是性格决定的,会对空间的功能做优先思考,之后是思考空间的氛围及情绪,然后再反过来与空间功能相结合,让感性和理想层面都有兼顾。
CHSIDW:家居可以放大成一个空间,建筑可以缩小为一个室内,您如何看待“设计在设计之外,设计无处不在”这句话的含义?
殷久茹:
“设计在设计之外”,让我想起陆游写给他儿子的一句诗:“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理解的是设计师学习的时候不应该只盯着设计,设计师自身的修养和见识也会反应到设计作品中。设计本身也是一件需要综合能力的事情,不仅仅指创意水平。设计中其他能力的增长,可能来自于设计师见过的每一个人、读过的每一本书,或者走过的每一段路。
至于“设计无处不在”这句话,我理解是对“设计”这个词的广义定义,不一定拥有设计师这个职业身份的人做的设计才是设计,其实很多非设计从业人员做的设计,甚至很多无意识情况下做的设计都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的是设计行为和设计结果,而不是“设计师”的身份,人类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都在时时刻刻产生设计。
“设计在设计之外”
CHSIDW:您是如何持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的?有没有学习方法可以分享?
殷久茹:
“问”指的是学会问问题,设计师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职业,经验的累积很重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的疑问出现,剖析这些问题,有效提问。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快速提高的过程,不局限于问有经验的前辈或者通过书籍、网络寻找这个答案。同时确定这个问题是否真的触及核心,也是思考升维的过程。
“ 一问一答 ”
“答”指的是在搜集了很多信息之后,自己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答,进行思考后的系统输出。将庞杂的信息进行梳理,有逻辑的排列组合,看看是否能够充分回答自己的提问。如果答案是自己满意的,那证明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学习。
CHSIDW:您的设计师生涯中的哪个阶段感受到了最大的个人成长?是通过什么经历或者挑战实现的?
殷久茹:
关键性阶段有很多,挑其中一段来说,当我从一个扁平化管理的小体量的设计事务所离开,入职到了国内目前排行前几位的设计公司这一个阶段,成长是飞速的。当时地产还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家公司主要做五星级酒店及售楼处样板间的设计,规模比较大,海外也有设计师组。我在这个阶段学习了硬装及软装的系统化流程,将我之前学到的碎片化的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梳理。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非常短的项目周期,都一遍遍的印证着这套系统的合理性。这对后来我自己独立负责大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期间也学会了如何与海外设计师协作设计,对我现在的团队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业务选择面会更广阔。
CHSIDW:您如何看待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对本行业的影响?您认为设计师改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殷久茹:
一是起到警示作用,二是可以真正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对本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成为设计师的门槛变得更低了,只是借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或者是互联网内容的筛选,不需要太多创意的情况下,作品也能做到及格线了。这对我们这些从业者,无疑是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不能做太多抄袭、缺乏思考的设计,拿来主义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换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发展扩大了设计师们的知识边界,人工智能也可以成为善于思考的设计师们的高效率出图工具,至少在设计概念阶段,已经可以产生实际应用了。所以设计师要勤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尝试提高生产效率的各种可能性,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CHSIDW: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影响,能否谈一谈您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理解与思考呢?
殷久茹:
现在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参考国外的设计作品,其实是文化的一种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长时间学习西方建筑设计体系所带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很多关于意境的文化内涵是远高于西方很多理性和写实手法的。我们需要像学习西方建筑设计体系那样来认真努力的学习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然后产生出根植中国文化内涵的的现代设计,文化自信下产生的作品,一定会更具生命力。
CHSIDW:您怎么理解“用建筑找回时间和回忆”这句话?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殷久茹:
建筑就是一种人类行为的痕迹,建筑在方方面面的反映着建造他的那个年代的人的思考方式和技术水平。通过对建筑的反向解读可以让我们与建造他的建筑设计师进行对话,这种感觉确实就像时间穿越一样。
CHSIDW:在多元文化时代,设计也需要满足使用者的精神关怀与文化修养,古建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时代的灵魂与内涵,那您认为古建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在当代设计中有着怎样的影响?
殷久茹:
文化的多元,巨量信息的冲击,快节奏的生活以及过多的选择可能让我们对生活感到迷茫,科技可以解决物资匮乏的问题,但解决不了精神世界的困惑。回看历史,也许在古建筑里可以找到答案。古建可以跨越时间让我们与那个时代的人进行对话,让我们看到在物质没有那么丰富的年代,古人是怎样的生活方式。回归到一日三餐、行思坐立等等最基本的行为,其实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物质或造型来填满整个空间吗?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多元文化的时代“推销”来的东西,在设计上做减法,适当留白,也是给精神世界留一个可以呼吸的窗口。
“适当留白,给精神世界以呼吸的窗口”
CHSIDW:古建的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在您看来古建的保护利用对于引领城市更新有什么意义?
殷久茹:
对古建筑的保护利用,是给城市更新出了一道考题。如何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古建筑,成为城市更新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以前的古建筑往往会以重点保护的名义被单独隔离开来,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就像一件孤独的艺术品。我看到现在很多的城市更新,会更倾向于打破古建筑与人们的物理界限,让古建本身与现代空间需求相结合,真正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延续了古建的“生命”。对古建筑文化形成了非常有力的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通过古建筑进行了引流,更加增强了古建筑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我很期待城市更新多用这样的方式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
“ 传承与永续 ”
CHSIDW:设计师最擅长的就是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古建的传承和留存您认为该如何创造更多可能性呢?
殷久茹:
对于古建的传承和留存,不能只是照搬以往的方式,需要融合创新,古文化新内涵,需要结合时代需求去创造新的模式。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古建本身,也将古建所承载的知识文化传播给更多没能亲身体验的人。比如可以线上结合新媒体进行传播、线下组织以古建为背景的情景剧场活动、文创不仅有实体产品也可以有虚拟产品等等......实体的传承和留存是基本,影像和文化的传播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和多元文化的时代下可以迸发更多的可能性。
CHSIDW:【上海国际设计周品牌设计】专为设计师建立品牌,打造IP,赋能设计师个人品牌成长,您对设计周的品牌设计有怎样的理解?
殷久茹:
设计师打造个人ip是未来的行业趋势,设计周的品牌设计走在了趋势之前,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设计周对品牌设计的理念和实际活动,对设计师个人ip的打造是非常有利的。
CHSIDW:个人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品牌的建设,作为设计师,您认为该从哪些角度入手打造个人品牌?
殷久茹:
第一是定位,第二是观点输出和作品传播,第三是理念的传播。大部分的品牌建设会卡在第二部分,这部分需要项目的输入和作品的输出,需要获得除客户以外更多人的认可,实践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如果能顺利做到第三点,就已经是成功的个人品牌了。
CHSIDW:最近有没有新作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殷久茹:
分享下今年九月份落地的一个项目,鼓茶爵士乐俱乐部,在杭州市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爵士乐酒吧。我们以“四季随笙“为概念展开设计,将爵士乐嵌入历史街区, 结合了项目临街河柳的景色和爵士乐演奏的自然随性。
由于是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酒吧,酒吧的外立面做了一个新旧融合的设计,将有历史街区特征砖瓦屋檐做了放大和分段构成处理,又把入口作为体块的方式进行了一个旋转,将原本被隐藏起来的入口调整到了面向客人的方向。
室内以爵士乐舞台作为空间中心,其他功能皆围绕舞台展开,表演舞台与四周座椅之间并无任何分界,这样既能满足可能因表演形式不同而可灵活调整的需求,又可以让客人近距离沉浸地感受爵士乐演奏时自由随性的氛围。
整个空间并没有进行过度的装饰,整体用了克制的暗色调,将圆形苔藓灯光造型作为舞台中心背景,可以达到将客人注意力集中的效果,也为后期酒吧推广宣传提供了明确清晰的空间记忆点。
开阔的折叠窗将户外四季的景色引入室内,成为空间中最合适的装饰画。室内同时设置了一些低矮的苔藓景观,照亮小景的灯光可以变色,根据四季变化或者不同的表演氛围进行相应的灯光色彩变化,呼应了“四季随笙”的空间设计主题。
\ 鼓茶爵士乐俱乐部 \
—带队导师—
刘卫兵
梁思成嫡传古建筑弟子
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政协委员
四川大卫建筑设计(国家甲级)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历史文化专家组成员
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
第23届意大利米兰国际三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余静赣
国家高级建筑师
联合国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
中国室内装饰界的鼻祖
四大知名品牌:星艺、华浔、名匠、三星九艺等装饰集团创始人
意大利皇家钢笔画艺术家协会主席
米兰国际HOAA艺术设计集团创办人
2015中国设计大师勋章获得者
中装协家居产业分会执行会长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应用分会执行会长
IFDA国际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区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