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出现早期,为了生存,学会兽衣御寒、群居照应等一系列方法,以此来应变多端的环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立本的考虑要素。而谈及设计本质时,关注人的生活需求是设计的起点。根据人们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分析需求、定义需求,甚至引领需求,以专业、丰富的形式呈现空间的构造思虑,为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进行设计创造。一句话囊括,即挖掘人与环境背后的本质,构造设计的价值,这同时也是汤坤星这么多年设计一直坚持的原则。
这一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贸促会商业委员会创意设计中心理事会理事、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上海国际设计周联合策展人、原创全案设计创始人汤坤星先生参与本次栏目访谈,关于设计的本质以及体系化的设计,这一位与设计过招20余年的“老咖”有话说。
【人物档案】
汤坤星,二十余年的设计历程中,始终基于对环境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综合研判,通过表达人内心最本质的需求,将多年的设计经验凝练成自己的设计体系--隐的艺术,通过制定恰当的设计策略,“听需求、问本质、悟呈现”三位一体围绕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思维做事。“设计,隐的艺术”更被汤坤星作为核心设计观点,多年根植于其设计血脉深处,成为其设计能始终保持与人贴近的独特制胜法宝。
实事求是
挖掘人与环境的本质
道可道,非常道,设计谋道,就是要遵循设计的本质规律,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入手,洞察设计的生产需求,从而定义需求,解决需求,甚至引领需求。
二十多年设计行业浸润,汤坤星在一次次挑战与机遇中不断打破、重塑自己的设计思路,用一套自己的设计体系,从商业场所、办公空间、高端住宅、餐饮空间等,跨越多元领域,衍生空间的很好体验。
他设计原则极其重视人与环境的本质关系,追求“实事求是”,探求事人与环境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人与环境的本质,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以此来向客户提供“完全解决方案”。
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相处始终是内核,把握好这些,才是做好设计的大格局。
定义需求
21世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做设计。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设计师“被下岗”了?答案肯定不是的。做设计终究是要做开发的,这里指的不是空间美观呈现上的开发,而是客户需求的开发,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定义需求”以及“引领需求”。
设计师必须要有这样的服务意识,才能稳定设计地位,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是因此,汤坤星一直坚持做客户需求的定义者,在好的设计作品中实现其服务价值。
创造商业价值
空间和人的互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设计去思考去完善的,好的设计能创造商业价值,这也是汤坤星一直向团队传递的理念。
汤坤星的主要发力点集中在商业设计领域,从商业升级的思考、探索与实践,为设计提供借鉴。关注商业业态结构更新,适应当前消费者的审美偏好,积极拥抱新的消费趋势,不断为到访者创造惊喜,从而彰显设计的商业价值。
访谈精粹
SIDW: 在做空间案例时,有哪些您印象深刻的双赢案例呢?
汤坤星:“双赢”的前提一定是抓到客户的核心问题,把客户真正的需求解决掉,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把设计做到客户的心目中去,满足客户精神上的需求。在另一个层面来看,“双赢”在设计前就已经打好根基了,室内设计是要贯穿设计的整个过程,根据客户对于功能性的需求,以及客户想要的内容来呈现的,这样才能达到双赢,否则就是浪费时间精力。
SIDW: 如果设计灵感枯竭的时候,您是怎么做的?
汤坤星:分享我自己三个方面的解决办法,首先,静下心来,看一部现在比较流行的电影,从电影里面来汲取它的叙事,还有关注它能与观者产生共鸣的关键点。第二,服装设计也会带给我很多创作的灵感,细致观察它的线条感、色彩等等方面,会得到很多。第三,中国的古诗词也是很好的灵感来源,能在这上面找到很多设计的意境以及灵感。
SIDW: 出色的作品都会跟个人品牌相互成就,您怎么看待设计师个人品牌的价值?
汤坤星:设计师的个人价值与作品是一脉相承的,有好的作品就会有好的品牌。特别是现在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做设计师,我们个人的核心价值、我们每个人的细分领域方向等等内容,对我们的单独客群来说,以上的一些内容就承载在设计师的个人品牌之上。
SIDW: 您接触设计三十多年,您一直坚持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汤坤星:四个字“实事求是”,“事”是指事物的本质,“是”是指解决问题,要挖掘人与环境的本质,从而筑造商业价值,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到--定义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