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杨福权,只觉得他温文尔雅,和善热情。在人群中,他温和地与人谈话,不激烈也不与人争辩。在深入了解后,才知道他作为蜜蜂组设计的创始人,温和的背后,是坚韧与勇气。
2000年,抓住时代的风口,杨福权突破现有的圈层,投身于酒店和地产设计行业,在深圳成立B-Team蜜蜂组设计。在深耕了20余年的设计后,他对设计行业逻辑以及公司运营有着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右二为杨福权
本次活动,我们诚邀了蜜蜂组室内设计创始人杨福权,通过采访对话,希望从中了解到他对于设计行业逻辑和公司层面的认知与思考。杨福权 / Fuquan Yang
中国贸促会商业委员会创意设计中心理事会理事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
上海国际设计周联合策展人
B-Team Design蜜蜂组设计 创始人
01.设计的底层逻辑是商业、产品、设计、营销思维一起结合,实现共赢。
产品在生产后,经过市场推广,流入消费市场,走入消费者的手中。设计师杨福权认为,设计也是如此。作为人与自然,家庭生活与美好的沟通桥梁,它帮助人们在一方之地更好生活与生存。
设计师作为打造这份空间的使者,将设计方法,理念以及内容推向给更多的顾客、设计师,是他们推广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
设计,也不再是以往的闭门造车,了解新的事物,人们的生活方向,社会动态等,才能创造出符合人们真实需求的设计。
同时,与不同的设计师沟通,才能在设计领域上获得新的设计源泉,碰撞出新的领域火花。
杨福权所讲的商业、产品、设计与营销思维结合,即是以人们的认知、精神追求作为设计的源泉,融入每一个设计作品,为顾客打造舒适别样的空间追求。
设计从艺术走来,它携带着对完美呈现的追求,而对于设计的贴合落地,也需要商业的费用成本。同时,它也需要以营销的方式推广设计,实现设计师与顾客、与其他设计不同的碰撞与交流。
02.构建一个公司的流程、管理等各方面的配套体系
当被问到从设计向公司管理者转型时,杨福权并未讲述管理或者业务等单方面的困难,而是向我们表示构建公司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与设计理念一样,杨福权将注意力放在整体的链接与系统上。
一个公司,就如“蜜蜂”这个名字所在的团体。
合适的分工与层次管理,以及延伸出将“蜂蜜”卖出去的理念,每一个环节,不仅仅是单一的分工,其中的配合、流动都是这个公司兴衰的关键。
运用一套合适的搭配体系,是让公司长久健康运行的根本。杨福权公司照片
杨福权以系统运营的思维,高瞻远瞩的眼光,管理着这个有着成长五年历史的公司。就如他所期望,“我希望蜜蜂组现有四十多人的设计团队,在十年内,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设计研究院。”
03.个人品牌与出色作品链接“走出去”
信息膨胀、流量为王的信息时代里,所有人都在抢占自己的区域流量。对于设计师而言,一个出色的作品,是一份给予自己、顾客的厚礼。
而在互联网上,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份创作,让它得到更多的推广,这样“酒香”才能传出十里小巷,走入大众的视野。杨福权参与活动照片
杨福权不同于其他的设计师,他深知钻研的同时,破圈吸收外界知识的重要性。或许这份认知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尝试与试错。在设计经久历年的日子里,留下岁月的痕迹,也留下认知的经验与眼光。
自然,也以期这位温和却又勇敢、智慧的设计师带领蜜蜂设计组,走向更远,实现最终的目标追求。左二为杨福权
《孙子兵法》里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
对于每一位设计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流量时代,“走出去”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访谈内容
Q: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业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底层逻辑?
杨福权:我是觉得我们需要把商业思维、产品思维、设计思维、营销思维一起来结合,然后一起共赢,把我们自己这块的思路推出来。
Q:在您看来,什么是设计这个行业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
杨福权:这块还是创意,创意非常重要,因为作为设计师的话,往往把创意放在首位,以及包括后期项目上的经验以及管理这块。
Q:当设计是向管理者转型,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
杨福权:构建一个公司的一个体制、然后包括公司的流程、管理等各方面公司的配套,所以构建一个庞大的系统,从公司这一块出发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
Q:出色的作品都会跟个人品牌相互成就,您怎么看待设计师个人品牌的价值?
杨福权:个人品牌和出色作品一起结合。个人品牌的话还是从个人不断走出去,在外面有很多圈层;打出个人的IP的话,还是在外围的一些认知、多方面的一些立体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