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专访 | 何宗宪:设计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分类: 高端访谈 发布时间:2023/10/10 浏览量:7512



“设计的本质是启发人们领悟生活的无限可能。”

何宗宪

EMERGING DESIGN AWARD

·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人物 (CIDA)

·香港十大杰出设计师 (CAC)

·亚洲创作VIP (Studio Voice)

·名人堂Hall of Fame成员(美国《Interior Design》杂誌, 中文版)

·香港室内设计协会前会长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讲座教授·深圳巿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荣誉顾问(SIID)

 

 



CHSIDW:姓名、职业背景、荣誉资历等简介?

 

宗宪:出生于台湾,童年时跟随家人移居新加坡,后来毕业于新加坡大学及香港大学(建筑学硕士)。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多元文化的成长经历,让我更想用创作去接近生活。

 

我从事设计有24年了,现在在P A L Design Group担任设计董事。设计是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去诠释生活,所以我喜欢尝试多方面的设计,从住宅到餐饮、教育、医疗等等,主要不是为了展现自己设计的能耐,而是我希望寻找更多的机会,更细腻的观察生活,并从中学习生活的点滴,学习如何更投入、更用心地生活。这不是单方面的体验,而是互相弥补的过程。设计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包括我自己!

CHSIDW:在设计领域的专业背景和成就?

 

宗宪:除了设计的工作,我也为不同国家的设计大赛担任评审出一份力。我也积极参与推动设计圈的工作,担任过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和香港专业教育学院课程顾问。

 

作品赏析 /  Appreciative remarks

 

 

 

CHSIDW:在新锐设计奖中的重要角色及影响?


宗宪:首先很高兴能应邀成为新锐设计奖的评审导师。大家都知道,我本身是建筑设计师转型的室内设计师,我希望在这次的新锐设计奖的评审当中,用自己相对专业的眼光,发现和挖掘那些具有新鲜设计思想、勇于挑战自我的年轻设计师们。也希望大家在这次的奖项活动中可以相互的交流,分享、学习和进步。

 

 

CHSIDW:您认为新锐设计奖对设计行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宗宪: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看到设计行业的新鲜血液们对生活的一个态度。以及面对新冒险和新挑战,所释放出来的这种能量。通过接触、提拔他们,让他们尽量的去把这个能量释放出来。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参加活动只是单纯的在提拔新秀,但其实我最注重的一点,还是想释放他们身上更多“new ideas”的可能。

 

 

作品赏析 /  Appreciative remarks

 

 


CHSIDW:您认为新锐设计奖对设计行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作为评委导师,请谈谈您对于参赛作品的期待和评选重点。

 

宗宪:我最期待的部分,就是参赛者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对时下生活状态的一个演绎。所以我对他们作品的着重点,并不在于看他的作品有多漂亮,或者是有多厉害的技巧。相反我更希望看到他们能突破现在潮流的框架,看到他们内心对生活所散发那种渴望。

 

所以我希望从新锐设计奖的活动中可以选拔出更具有多样性及多面性的作品,让大家看到。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好坏并不完全由潮流去带动,否则就会陷入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的困境之中。我希望不单单是年轻的设计师,我们作为同在这个时代生活的人也能感受到,其实我们的追求是可以更多姿多彩的。



CHSIDW:您在过去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和荣誉,请跟大家分享一下创意和灵感来源。

 

宗宪:设计其实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觉醒。原来拥有了设计的技巧和能力之后,重点是要回归到自我实践的一种过程。因为我们不是用设计去“谋生”,而是想着怎么样去把“生活价值”用设计去体现出来,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设计师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不过大家的着重点都在作品上,忘了他更美的部分可以从自己开始。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追求一种,被设计过的生活状态。比方说室内空间设计,第一件事就是画平面图,这其实就是规划。你的生活也是可以有布局的。除了有一个布局、你还需要有一个concept,就跟我们设计一样,你对生活有什么想法?一名设计师的续航力主要由3 项重要的能量决定,分别是热爱生活、实践力和正能量。

 

 

作品赏析 /  Appreciative remarks



CHSIDW:请谈谈您对设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如何应对不对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科技发展现况。

 

宗宪: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这么迅猛,大家都开始在想怎么跟AI做好朋友了。它以后可能就是我们非常得力的助手,你跟它相处好了就帮你,相处不好了它就排挤你。至于对我们这行的影响,我发挥了一下想象,感觉可能以后我们都不称呼自己是设计师了,我们可能会提升自己,变成一个“生活家”。那这样子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性质也不一样了,我们不再是纯粹的技术输出,因为技术有AI帮忙,我们反而是提供精神层面的一个体验或者是安排。帮他创造他的生活态度、设计他的生活状态,或者是改善他的生活条件。从设计师到生活家,我们对生活要更具有渗透性。以前我们可能会纠结在技术的层面,现在这些东西都可以代劳的话,可想而知,我们接下来要开始往一些AI做不到的东西上去探索。



CHSIDW:您认为我们当代的年轻设计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以求在设计领域中取得成功?

 

宗宪:早期设计师的心态可能是追求一个身份定位,努力爬到最高的位置。可是经历人生各种阶段后,我深刻体会到爱因斯坦所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想追求的不是当个“主事者”,不是想成为操控一切的独裁者,因那个位置往往需要贬低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命里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公司里受雇的职员,或是创业当老板,只要让自己的存在充满意义,那便是一种自己创造的价值,对设计师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我喜欢看童话,童话里面蕴含着很多丰富我想象力的东西。在爱丽丝梦游奇遇记中,爱丽丝迷路了,她就问兔子她在哪里?然后兔子跟她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的话,那你现在在哪里都不重要。”同样我就觉得,如果说作为一个年轻设计师,你一开始不知道你的方向在哪里,那其实你现在的(位置)高低都不重要了。


我认为要在设计领域中取得成功就是以下这三件事。第一就是找出自己;第二要踏出你的舒适圈,做一些你觉得不可能做的事情,去冒险;第三就是要去找到你接下来的方向。
对于年轻的设计师们来说,我希望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奋斗或者是探索上,而是同时也在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我觉得青春最棒的地方,就是豁出去的那种感觉,尽情的去享受这种痛快感。

相关新闻
2023-12-05
对话上海国际设计周执行副主席 | 徐磊:设计从无到有,铸就隽永
2023-10-12
评委专访 | 黄升民:设计,是在环境互动中完成的作品
2023-10-09
对话上海国际设计周执行副主席 | 王景前:以设计为犁,心间耕耘
2023-08-10
访谈 | 金维奖评审导师赖亚楠:沉下去,走出来,设计自然自在
2023-08-04
演讲实录 | 上海国际设计周 刘卫军:以人性对话设计,以行为认识审美
2023-08-03
演讲实录 | 上海国际设计周 秦岳明:感受生活,设计生活
2023-08-01
上海国际设计周访谈录 | 央玺国奢潮流艺术沙龙暨设计师走进央玺品牌体验馆访谈集锦·叁
2023-07-31
上海国际设计周访谈录 丨 央玺国奢潮流艺术沙龙暨设计师走进央玺品牌体验馆访谈集锦·贰
2022-01-07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吴晓庆:设计的传道者
2021-12-28
上海国际设计周|梵马设计创始人冯莹莹:坚守设计初心,给空间更多可能
2021-12-17
上海国际设计周|天璞软装设计创始人设计师赵琳:致敬东方美学
2021-12-14
上海国际设计周|空间设计师王景前:无木生活,实现空间持久价值
2021-12-09
室内设计师李杜创始人李楠:从设计到公益的爱与传递
2021-12-07
上海国际设计周联合策展人朱岩:设计的有效沟通,事半功倍
专注于私宅设计领域,相较于创意形态的独特呈现,忠岩优品空间设计更关注居者在空间真正生活期间的舒适体验,设计师朱岩从日常生活尺度出发,从居者所想所需出发,在生活、空间与美学三者中寻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2021-12-07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汤坤星访谈:挖掘人与环境背后的本质,筑造商业价值
2021-12-07
品牌设计师刘恒伟:酒店设计如何在健全的系统下运转
2021-12-05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总监胡天诚:有机空间设计——模糊空间的界限
将有限的空间赋予有机的生命,用有机的形态表达空间的概念
2021-12-03
室内设计师王迪访谈:在细分领域成就设计价值
致力于发展新型办公空间、酒店、售楼处、样板间、会所、豪宅、公寓等室内空间设计以及软装全案落地,与国内外各行业大型集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如:腾讯、中海地产、希尔顿酒店、红牛、华为、OPPO、小米、Realme、假日酒店等,业务遍及中国内地以及海外。
2021-12-01
室内设计师杨福权访谈:链接与融合,打造设计的“共生圈”
2021-11-25
设计师陈文才:设计体系|设计管理
2021-11-24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王迪:以设计传递可持续理念,捍卫生活
2021-11-24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汤坤星:设计需要沉淀与耕耘
2021-11-22
室内时尚设计师老虫:设计,让我自由表达着对人和事的文化性感悟
2021-11-19
室内建筑设计师|征途设计创始人吴晓庆:当代生活美学的时代性
2021-11-16
对话 | 山与空间设计创始人徐林:沉稳与活跃底下的 “以人为本”
2021-11-16
对话 | 忠岩优品空间设计创始人朱岩:以居者合宜为先,为私宅赋予温度
2021-11-11
铭品设计创始人刘薇访谈:东方女性设计力量,坚韧向内而生
2021-11-11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汤坤星的设计之旅--《设计,隐的艺术》
2021-11-11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成就感是设计的原动力,在热爱的路上坚持
2021-11-09
对话忠岩优品空间设计创始人朱岩:将生活真正留给与空间朝夕相处的居者
2021-11-06
轻舟墅美大宅设计CEO王伟访谈:承袭传统,匠心营造生活
2021-11-06
对话山与空间设计徐林:10年为界,试图找寻回到本真设计的路
2021-10-12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徐林:设计探索,解锁未知
设计师徐林,山与空间设计创始人,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上海国际设计周联合策展人,亚太空间设计协会会员,云南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理事,冰河渔人实训教育创始人,Autodesk认证讲师
2021-09-26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潘晓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设计
设计师潘晓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设计
2021-09-25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刘薇:刚柔并济的设计生命力
她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她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她是客户心里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她是员工的“知心薇姐”;她还在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一个个身份只是她行走中留在沙滩上的珍珠,纵然闪耀,但前方的景色更吸引她。 身披盔甲细嗅蔷薇,刘薇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1-09-22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杨福权:始于热爱,忠于专业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杨福权
2021-09-16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孙琳婧——混搭中的纯粹
从不迷信非黑即白,做最酷的“混搭”,杀死庸碌的霸气,融化无趣的炙热,是孙琳婧写给设计的座右铭。
2021-09-15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王伟:设计是一个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
设计师王伟,墅美大宅高端设计中心CEO,济宁学院92美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陈设,高级室内设计师,APDC亚太设计中心会员,澳门国际设计联合会会员,现任济宁设计师协会副会长 ,从事设计行业20余年,设计领域包括别墅大宅设计、豪宅设计、样板房设计,并曾多次获得国际设计大奖
2021-09-15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朱岩:我的设计蓝色星球
设计师朱岩,忠岩优品空间设计创始人,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上海国际设计周联合策展人,擅长私宅空间设计,倡导引用自然人文情怀做设计。进修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高工艺学院(ISIA)、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城市规划学院。2016年设计作品曾登报意大利人民日报。
2021-09-13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陈银松:设计是一场由内而外的蜕变
只有不断淬炼、沉淀,才能修炼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2021-09-13
上海国际设计周|金维软装奖主旨导师赵琳:有艺术情怀的设计诗人
庄子有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喧嚣不张扬,兀自美丽,这就是大自然纯粹的美。深山里的繁花巨木,旷野中高耸的灯芯草,人行道上的枯叶,明窗边的月影,不加雕琢的陶罐......哪怕孤寂、有暇、衰败、色暗、粗糙,也无妨其对日月流转、生命幻灭的演绎,自然生出无尽的生趣与意味。
2021-09-08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王小冬:设计源于用心打造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21-09-07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刘素山:设计源于自身的用心体会
行走在阅尽生活的设计中,胸中有丘壑,眼中存山河。
2021-08-28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张建:首位提出“东方营造”的设计师
2021-08-25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李明:设计,永远在路上
2021-08-19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张林:用致诚之心探索空间美学
2021-08-10
Light·上海魔方灯光艺术节主旨导师蔡上:东方意境,光与影的诗人
2021-08-10
智能智造品牌设计论坛主旨导师陈卫群:以内心为轴,以智者为道
2021-08-10
国际色彩趋势大会主旨导师赵琳:东方色彩新美学,演绎不一样的国际范
2021-08-09
商业空间设计奖主旨导师范日桥:让空间设计持续地为品牌赋能
2021-08-09
“NEXT DESIGN”未来场景设计论坛主旨导师李明锋:共赴“十年”之约,开启未来设计新主场
2021-08-09
中国民宿设计大奖主旨导师孙军:老宅文化复兴,留住“回家”的路
2021-08-09
设计无国界主旨导师杨志伟:探索无限,设计无边
2021-08-09
中国设计南北十人行——“道侠”孙晋昌
设计江湖里的性情中人,修的是设计道,行的侠义之举
2021-08-09
设计有思想主旨导师李扬:思想为设计注入灵魂
设计思想先锋领军人物​——李扬

账号登录

手机号:
验证码:
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