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丨金维软装奖年度战略合作伙伴
上海国际设计周设计师高定软装选材中心
海宁许村

个人品牌塑造是设计策略以影响公众对个人的看法的过程。塑造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个人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继而巩固品牌力量,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地为品牌建设持续发力。论坛环节,设计师们围绕个人品牌建设与呈现各抒己见,设计师们从个人经历出发,与大家共同探讨对于品牌建设的观点与思考。
设计酷创始人 韩晓岚
意大利天诺主编 张旖
中国高定软装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论坛
进入2023,家居行业迎来了大火的“高定”时代。“高定”不仅仅是一种看得见的装饰艺术,更是一种注重品质、讲求个性的生活方式。从产品到空间,从美学到艺术,是高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家居行业的核心之——软装,更是通过“高定”的加持,让更多消费者全新领略了软装的魅力所在。本论论坛设计师们从高定概念入手,分享了他们对于高定软装以及如何打造高定生活的思考与理解。
韩晓岚
设计酷创始人 韩晓岚
王景前
高定”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并且更多体现在文化的呈现上,高定很难表现,但高定的情景化、可视化已经是趋势。“高定”也可以用“三高”来表现,更高质量的产品、更高标准的服务、更高的落地,了解高定系统才是设计师最有利的“武器”。
安庆文
高定的美学表达在设计中是最表象的概念,美学做到位,空间氛围也会相应提升。我们可以看到美学的底层逻辑,首先是安全性,材质的安全、生活方式的安全、功能性的考量,要系统化的考量所有要素,综合运用后去助推方案落地。
邱金燕
从康养出发,个性化需求定制才是根本,高定不是高价或高奢,高定生活走入寻常生活才是高定大的发展趋势。
单黎光
设计师与客户双方认可的高定才是真的“高定”。为客户量身打造,具有特定情绪价值以及叙事风格的设计才是独属于个人的“高定生活”。
庄锦星
软装是对空间情绪的更高层次的表达,从设计来看,以个人为出发点,高定软装对于空间的呈现是首要,其次是个人在空间中的个性化表达,无论是设计的高定还是高定的设计都不是统一而言的,都要围绕人来实现的,有思想的设计才是高定的设计。
李承希
两个方面toB 和 toC ,toB端倾向于赋予企业更高的商业价值,企业文化、产品、行业价值都包含在内,同时将极具现代化的手法或者技术融入进去,以此来体现企业的差异化。ToC端我们要清晰目标客户的需求,明确客户意向。
蒋晓娇
两个维度来表现,小的维度来看是高端私属定制;大的维度来讲,可以将故事和文化融入高定产品,无论室内设计还是高定软装,具有东方属性的文化都可以将其引领至世界舞台。
刘漩
随着消费群体逐渐的年轻化,他们对于高定生活的追求也越发的表现为高个性化、高品质化。高定硬装由于价格、改造难等问题难以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更多人选择通过软装来实现多元化的“高定生活”。高定也有很多误区,在我看来,一是高定不等于盲目跟风,二是高定不是豪跟奢,满足自我愉悦并且符合个人定位才是“高定生活”的终极奥义。
价值升级—中国设计师个人品牌建设
个人品牌塑造是一个影响公众对个人的看法的过程。塑造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个人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继而巩固品牌力量,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地为品牌建设持续发力。本轮论坛9位业内精英设计师,共同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关于建设个人品牌的理解与看法。
张旖、胡天诚、张玉平、王明治、何国宾、郑志容、邹志兵、李英超、王太志、李非深
张旖
意大利天诺主编 张旖
胡天诚
设计师本身就是一个品牌, 设计师需要找到目标,找时间去学习,去找方法去推陈出新,产品有了创新,品牌的DNA便有了,无论是活动、奖项还是其他,都是增加设计师参与感,提升设计师品牌的重要途径。
张玉平
设计师提升自己的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一个长期的事情,自己首先要认可,要喜欢,也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你喜欢更好的自己吗?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才可以找寻到内心的安宁,才可以持续、自在、自由的从自我认可,自我认知等方面去强化品牌认知。
王明治
市场很大,设计师非常多样化,设计师要找到自己舒适的区域,要强化自己的优势,配合其他部分完善优化个人定位。总结来说就是个人品牌要有自己的特色与亮点。
何国宾
个人品牌的提升首先要注重设计师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可信度、公信力我们也要有目标和方向。建设个人品牌中,挑战很多,首先就是来自行业的认可,技术、选材、专业等各方面的水准的提升来助推品牌的发展,其次是客户的满意度,设计很广泛,做设计更要全方位的考虑各个要素,各要素配合才能使得品牌影响力同步提升。
郑志容
从创意角度来看,设计服务于生活,生活无法用定义去框定。而我想用四个阶段来表达我的理解,首先在这个泛信息时代,设计师需要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建立好自己独有判断力内核;第二步是建立自己的职业素养,去服务于业主,解决根本问题;第三步,设计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找到创造设计的利器;最后,设计师要始终保持学习,打造个人品牌始终需要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
邹志兵
中国的设计师可以借助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去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中国拥有极大的消费市场,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曝光度,也有很多设计大赛及设计论坛等活动,都可以给到设计师一定的曝光。作为设计师,创新很重要,要把专业技能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去,做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设计的创新也可以形成专利进行技术的转化,为个人的品牌建设提供新的维度。
李英超
个人品牌可以是快速、真实、便捷、准确的,以前的设计师有地域性,推广个人品牌的渠道会很局限,但现在,借助网络,设计师可以更快速、准确、直观的向客户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作为设计师,不光要低头走,更要抬头看。
王太志
持续的品牌建设一定是来源于持续的学习,无论是IP、流量、 互联网、数据等最终都会回归到设计师本身,而将有内涵的、有生命力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才会产生真正的差异化。在推广个人品牌时,也要有选择的,高质量的选择大众媒介,个人IP的打造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有时间沉淀而成的。
李非深
设计行业归根到底是服务行业,那设计师要清晰一点,我们究竟想做什么样的设计?我们自己要思考,除了设计图纸,我们还能给到客户什么?我会思考,除了设计图纸,还包含了我所有受过的教育、去过的地方、所有的过往,因此设计不单单只是一份图纸,一个样式,我们自身要对自己的设计有所总结,最后才能归纳到我们的品牌建设当中。
创意融汇—设计师个人IP的嘉年华呈现
本轮论坛九位精英设计师共同探讨了上海国际设计周·中国设计师嘉年华中,设计师个人IP的多样呈现,如何以一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设计盛会推动泛设计领域的跨界合作创新。
何平、徐磊、谢圣忠、谢孔锁、刘佳佳、孔令波、张勤宇、张斐、高海洋、刘杰
何平
上海国际设计周副秘书长、湖北省室内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 何平
徐磊
上海国际设计周的初心是要给更多想做个人品牌的设计师提供一个共享舞台。以我个人经历来讲,首先,加入上海国际设计周以来,我有了更多像现在站在舞台上分享自己经历的机会与经验,它能帮助我成长;其次,在上海国际设计周,我能认识到更多设计师,能与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上海国际设计周可以提供一个设计师发声的舞台,也能将设计师融合起来将品牌建设的思想传达到更多人,也能聚集更多人一起来做品牌建设。
谢圣忠
现在个人品牌的打造已经是大的趋势,无论是设计师行业也好。其他行业也好,个人品牌的打造已经逐渐转变为有力量、有内容的个人输出路径。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而上海国际设计周嘉年华可以给到设计师们一个表达不同观点的舞台,我也鼓励更多设计师积极参与进来,既为自己的个人品牌发声,也为中国的设计力量发声。
谢孔锁
信息化时代,AI的崛起,对于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认为设计师不应该被定义,不被定义的不仅仅是设计风格、设计手法,更多的是设计的表达,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上海国际设计周这个平台不仅能帮助我们个人品牌进行升级,更能让我们接触到很多资源,以此来提升我们的眼界和境界,多学习、多探索,多发声是设计师最好的提升方式。
刘佳佳
我会思考,个人的形象、个人的风格都可以作为一个特点,设计师个人品牌的建设,需要从个人作品出发,融合文化,打造具有个人特点的品牌,作品也可以作为个人品牌的呈现方式,参加活动,带着作品来,拿作品说话也是一种方式方法。
孔令波
个人品牌的打造最根本之处在于打磨自己的作品,作品就是最好的个人品牌。每个时期个人品牌的打造,对于感官、对于艺术的理解、对于设计的领悟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学会总结每个时期呈现的点,总结参加的每个活动获得的点,无论是参与的过程还是最后的总结,都是个人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张勤宇
设计师可以在上海国际设计周这个舞台上,通过参与赛事,策划展览,呈现作品等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表达出来,参与进来是最重要的,呈现的第一步就是要参与,参与也不仅仅是表层的参与,而是能实现更多思想的交流,个人内容的输出,这才是个人品牌的呈现。
张斐
个人品牌的呈现首先是需要一个能够展现我们设计师作品的展台,专业性、独特性、创造力的呈现都需要通过这个展台来传递给受众。
高海洋
上海国际设计周可以聚集设计师的品牌,互相赋能,互相借力,设计师们也可以借助上海国际设计周这个大的平台,与其他设计师品牌一起交流,一起互动,一起呈现。
刘杰
我认为“呈现”两字很重要,参加赛事、参加活动,都是呈现或者打造个人品牌的方式方法,而在上海国际设计周上呈现的不仅仅局限于作品,还可以是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我们也需要集思广益,吸纳更多设计师好的想法、好的设计来共同做一个呈现。






































